期刊目錄列表 - 70卷(2025) -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70(3)九月刊(本期專題:社會情緒學習)

編輯室報告 作者:陳學志教授(特約主編)

卷期:70卷第3期

摘要:
  社會情緒學習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的潮流,臺灣教育部也於2025年提出「社會情緒學習十年中長程發展計畫」。因應此一趨勢,本期《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社會情緒學習專刊,收錄九篇原創性學術論文,分別採取質性訪談、實驗法、問卷調查法以及文獻計量等多元的研究典範,探討社會情緒學習的素養指標、介入成效、多元族群的應用以及學術圖譜分析。希望藉由嚴謹的研究成果,提供教育政策與教學更多的省思與領悟。
  首先,在「幼兒運動遊戲之社會與情緒素養指標建構及權重分析」一文中,透過文獻分析、三位學術專家之訪談、六位實務專家之焦點團體訪談以及12位學術與實務專家之德懷術問卷調查等四個階段建構素養指標。結果發現,「幼兒運動遊戲之社會與情緒素養指標」具有「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關係技能」與「負責任的決定」等五個指標面向與46項素養指標,其中以「關係技能」權重排序最高。此研究結果不僅填補了社會與情緒學習的研究缺口,亦能使幼兒運動遊戲之社會與情緒學習的實施與推展更具系統性。
其次,有三篇論文探討社會情緒學習介入對於學生身心的影響。在「社會情緒學習融入雙語教學的師培課程『教育心理學(雙語教學)』之初探」一文中,作者採行動研究方式,將社會情緒學習融入研究者開設的「教育心理學(雙語教學)」師培課程。結果發現,就量化結果,學生在接受該行動教學方案後,對個人長處的覺察有顯著提升。就質性結果,學生的SEL素養表現有所提升,例如情緒覺察能力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增加,且其對該行動教學方案大多抱持著正向的學習體悟。該結果可供教學者進行教學實踐的反省,並供研究者或其他師培教師進行後續相關行動教學方案的修正參酌。
  在「療癒從覺察情緒開始:社會情緒學習與修復式正義融入大學輔導課程成效探究」一文中,探討於師資培育幼兒輔導課程與團體輔導課程中融入社會情緒學習(SEL)與修復式正義(RJ)之教學成效。量化研究結果顯示,兩種課程皆對提升學生情緒素養產生正面效果。幼兒輔導課程在自我管理及整體情緒素養方面達到中等效果量;而團體輔導課程在人際技巧與整體情緒素養方面則表現出顯著效果。質性研究結果顯示:一、SEL與靜心活動能喚醒學生們對自己身體的覺察,促進自我覺察、情緒辨識與情緒調節的能力;二、視覺化的正念活動能幫助學生從外在焦點轉為內在關注,體驗身心平衡;三、修復式對話圈的學習幫助學生應用於日常生活,促進自我表達,有效促進溝通並避免衝突;四、修復式正義的學習促發情感教育與實務應用的反思。
  再者,於「社會情緒學習的介入成效:對學習動機、學習成就、焦慮、違規行為及幸福感的影響」一文中則發現:一、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可提升小學生的社會情緒能力、學習動機、主觀幸福感,以及降低焦慮和違規行為。實驗組學生在自我覺察、社交技巧和負責任決策方面的進步尤為明顯;二、透過中介作用分析,證實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可透過自我覺察和社交技巧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和幸福感;三、根據教師觀察,社會情緒學習課程顯著改善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並減少人際衝突和違規行為,可增強學生的幸福感。本研究結果證實了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成效分析以及間接效應。
  此外,本刊也收錄兩篇以教師為對象的社會情緒主題研究。在「情緒陶冶工作坊對教師情緒調節與社會情緒幸福感之介入成效」一文中,作者探討情緒陶冶工作坊對教師情緒調節與社會情緒幸福感的介入成效。結果顯示,實驗組經情緒陶冶工作坊介入後,在情緒調節(即認知重評、情緒陶冶)與社會情緒幸福感的進步表現皆顯著優於對照組。且無論參加形式為實體或線上,介入成效均良好且無顯著差異,顯示不同介入方式皆具成效。這些發現不僅拓展教師情緒調節及社會情緒學習的研究領域,也為實務應用提供具循證支持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的學術與實務應用價值。
  而在「數學教育的社會情緒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一文中,應用轉化學習理論,為36位國民中小學教師實施訪談法,以回應數學教師SEL的理解與展現為何、數學教師SEL專業發展策略為何、數學教師SEL專業發展轉化學習結果為何,以及數學教師SEL專業發展如何影響學生學習等問題。研究發現:一、數學教師理解與展現SEL即應用正向互動形塑關心氛圍啟發熱忱;二、數學教師應用視角轉變、合作、交流與行動等策略實現SEL的轉化學習;三、轉化學習啟發數學教師SEL課堂實施、社群交流及合作的意願與行動;四、數學教師的轉化學習促進師生正向互動以及學生SEL的發展。
  第三部份,則有兩篇論文分別探討特殊教育學生以及新住民之社會情緒議題。在「特殊教育學生的社會情緒學習探究」論文中,透過文獻分析與論述,探究特殊教育(簡稱特教)領域的SEL方案,並深入論述SEL方案於特教之重要性與應用情形。分析結果發現,SEL方案的各項內涵對於不同特教需求學生皆有重要性及正面影響。在臺灣,特教領域雖已有少數符合SEL方案實施策略的介入及研究,但仍面臨較缺乏系統性實踐及足夠教師訓練計畫等實務問題,且相關研究仍然不足。由於SEL方案旨在提高所有學生的社會情緒能力,其中也包含具有特教需求的學生,因此SEL方案應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全面性且連續性的服務,以支持所有學生的社會情緒能力發展。
  而在「檢測臺灣新住民子女社會情緒學習的預測因素和結果」一文中,則透過全國性資料分析新住民子女社會情緒學習之相關因素。結果顯示,具有較高適應力的新住民子女普遍也展現出更積極的社群感,且這兩個因素皆與較佳的社會情緒學習表現有關。此外,社群感在二者關係中扮演關鍵的功能,顯示適應力可透過此途徑來促進新住民子女更廣泛的社會情緒能力。本研究結果可供多元文化教育輔導實務工作者與未來研究者參考。
最後,在「社會情緒學習的學術圖譜:研究趨勢、熱點與未來展望」論文中,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與文獻計量學方法,解析1997-2024年間社會情緒學習領域的全球學術研究現況與發展趨勢。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SSCI的733篇相關文獻為分析基礎,透過績效分析與科學圖譜分析,探索SEL研究的知識結構、研究熱點及其前沿動態。結果顯示,美國在SEL研究中處於主導地位,主要學術貢獻來自加州大學系統、俄亥俄大學系統和伊利諾伊大學系統等著名高等教育機構。此外,儘管美國在SEL研究中的國際影響力顯著,但全球範圍內的跨國合作依然有限。SEL研究的熱門主題集中在國際比較研究、於發展科學中的應用,而基本主題是關於心理健康、公平與社會正義、學前教育和可行性方案。然而,如何將SEL有效融入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仍是全球推廣中的一大挑戰。
  再次感謝這九篇文章的作者群對教育研究的投入,也期許這些研究成果能夠引發更深入前瞻的教育研究成果,並對教育的政策及實務發揮實質的影響力。

《詳全文》

Journal directory listing - Volume 70 (2025) -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70(3)】September (Special Issue: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Editorial Report Author: Prof. Chen, Hsueh-Chih (Guest Editor)

Vol.&No.:Vol. 70, No. 3